心安之處就是家——西華縣清河驛鄉臨時安置點見聞
周口日報·周道客戶端記者 張猛 張志新 通訊員 董鳳琴 文/圖
“這里雖然人多,但管理的好,我們在這里有吃有喝,晚上還有文藝節目!”在一旁的另一位轉移安置群眾接過話茬說,“就是嘞,吃得不錯,有胡辣湯、小油條、大燴菜、稀飯、饅頭,比俺自己做的都好吃!” 截至7月28日下午,閆營村民已在西華縣清河驛鄉三馬小學安置點這個臨時“大家庭”里居住了整整一個星期。
7月21日,按照上級要求,西華縣清河驛鄉要求閆營、徐棚、王子營、官路徐4個村的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點。閆營村1300余名群眾被轉移,安置到三馬小學的群眾有380余人。被安置的第一天晚上,為了緩解群眾的恐慌不安心理,鄉防汛抗洪包村負責人到安置點為群眾講清防汛形勢,做到了信息透明化、公開化,得到了群眾的理解、配合和支持。三馬小學成了閆營群眾的臨時“大家庭”。
臨時“大家庭”保障足,群眾心里有著落。為了讓群眾吃得飽、住得慣,該鄉主要領導為群眾調撥了食品、席、衛生紙、毛巾、肥皂、蔬菜等生活物資。安置點24小時供應熱水,并搭建了一男一女兩個臨時洗浴點,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滿足。
臨時“大家庭”服務好,群眾心里有溫暖。該鄉成立了3人村醫隊伍,為群眾無償提供健康體檢,免費量血壓、免費問診、免費送藥,群眾的健康得到了保障。同時,扎實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,每天對安置點進行消殺,保證了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為緩解安置點群眾的緊張情緒,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,安置點組織播放了紅色電影、邀請文藝團演出等,切實豐富了群眾的生活。
臨時“大家庭”愛意濃,群眾臉上有笑容。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。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陸續到三馬小學向閆營群眾伸出援手、奉獻愛心,捐贈燴菜、胡辣湯等餐食,以及飲料等生活物資,讓群眾感受到了社會各界對清河驛的關心、關愛和關注?!斑@就是我們的家,我也得做點什么”,抱著這樣的想法,不少群眾自發投入到衛生保潔工作中,不干凈了就掃、有垃圾了就清。安置點目光所及之處干凈整潔,群眾的臉上洋溢著舒心幸福的笑容。
三馬小學安置點的動人場景,只是清河驛鄉6個臨時安置點中的一個縮影。三馬安置點發生的一切也在其他安置點上演。
